2020年春天,奉国家号召蜗居抗疫,可是宅了二十多天,要宅出毛了。电视剧看腻了怎么办?听评书!现在的00后有声小说听的多,估计评书没怎么听过,而我们这年龄段的人认识袁阔如、单田芳、田连元、刘兰芳等等老先生,要早于各种影星歌星的。我们小时候的电视又小又破,电视节目也没那么多,收音机就成了较为普及的娱乐方式。除了听歌听相声,每天中午和晚上的评书节目是必然要听的,记得有一次我姑姑让我去她家玩,我打死不去,原因就是她家的收音机我不会鼓弄,怕耽误了下午五点半的评书,呵呵!
讲评书的女先生不多,比较出名的就是连丽如和刘兰芳两位,连先生擅长三国、隋唐等大书,动辄几百回上下,作品也不算多,我更喜欢听的是刘兰芳先生的家将系列,刘先生以《岳飞传》、《杨家将》、《呼家将》最为有名。要说名气的话,传统评书小说中的人物以呼延庆最为有名,从南到北的个地方戏曲“呼家将”的曲目比比皆是,要比杨六郎和岳飞的曲目还多,可是杨、岳两家的故事已经被翻拍成N遍电视剧,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,奇怪的是同样颇具传奇色彩的《呼家将》多年来没有那个导演要把它拍成电视剧,这是为什么呢?
《呼家将》的主人公,说书的术语叫“书胆”,名叫呼延庆,乃是大宋开国元勋双王呼延赞的重孙子,因他又黑又壮像黑老虎一样,他师父送个外号叫“黑虎英雄”,所以这本书又叫《黑虎传》,又因为呼延庆的兵器为一对神鞭,所以又叫《金鞭记》、《紫金鞭演义》,另外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呼延家惨遭灭门之后的子孙小辈的故事,又有叫《呼家后代全传》的。总之没有哪部评书像《呼家将》这样名目繁多的,这说明它的传承特别广泛,流派也特别多,不同的说书人侧重点不同,起的名字自然也就不同。
这部书说的是大宋四帝仁宗年间,老贼庞文献女得官,父子于东京大街上夸官之时强抢卖艺民女,被承袭“金鞭王靠山王”王号的双王呼延丕显撞见将其暴打一顿,遂记恨于心。又因为庞文和他女婿密谋造反,关键证据落入呼延家。庞文恐阴谋败露,与其女庞赛花定下奸计,迫害呼延丕显。呼家满门三百余口被深夜抄斩于呼延王府,筑成一个肉丘坟,只跑了呼延家两位公子,呼延守用和呼延守信。他二人准备到幽州火葫芦王那里找母舅借兵杀回东京报仇。一路坎坷,兄弟二人走散,呼延守用病在大王庄,在王秀英家招婿,半年后离家而去。王秀英生下小英雄呼延庆,怕人知道,让他认外公为父,认娘舅为兄,管亲妈叫姐姐。呼延庆化名王三汉,在姥爷家习文练武,小小年纪就三上肉丘坟,大闹东京城,在杨家高家包拯寇准等一干忠臣良将的保护下每次都能逃出汴梁。后来呼延庆召集呼延平、呼延明、孟良、焦赞等一批小兄弟去幽州寻父,帮助皇姥爷火葫芦王平定幽州叛乱。再后来呼家将兵强马壮,帮助杨文广大破金沙阵,活捉西凉反王,拿到庞文通敌卖国的罪证。最终呼延庆带领众英雄得胜还朝,将老贼庞文活剐于肉丘坟前。
这部书的套路明显是抄袭《杨家将》的,同样是开国的忠良被奸贼陷害,一个潘仁美一个庞文,而且两个老坏蛋都是国丈也就是皇上老丈人,加封太师,还有个讲同时期故事的小说《三侠五义》里的反派叫庞吉,同样是国丈太师,可见老百姓对皇上老丈人家多痛恨。然后两本小说的主线都是忠良后代报仇雪恨,杨家将里是杨六郎千里告状,呼家将里是呼延庆千里寻父,不同的是杨家将始终走的都是“正规上诉”流程,而呼家将却希望依靠武力而且是引狼入室向外族借兵强迫朝廷屈服。
这就显示出思想境界的差距了,杨家人对朝廷的态度是“朝廷虐我千百遍,我待朝廷如初恋”,就算七郎八虎死的就剩一个了,就算只有一群寡妇奶奶了,只要朝廷有事征召,杨家依然激情满满的敲起点将鼓整装出发,可以说杨家对朝廷忠心耿耿,从来没有半点反叛之心。而呼延家天生反骨仔,皇上只是杀你全家嘛,你就投敌卖国去了,还几次搅闹京城,搞得皇上鸡犬不宁。最要不得的寇准、包拯等等大忠臣竟然帮助罪臣之后欺瞒朝廷,真是反了反了。呼家将的故事犯了上面的大忌,没有哪个肉食者喜欢这种故事,同样因为这一点,现在就是把它拍成电视剧,光腚总局也不会通过!
但是相比较杨家将那种始终一副大义凛然的脸谱化英雄,呼家人以直报怨,更能显露真性情,也更加感人,所以也受到民间更多的喜爱。当呼延庆得知自己身世之后,他对母亲朝夕相处却又不能相认的那种愧疚感让人感同身受,我听着也潸然泪下,再后面钢叉公主铁叶梅冒死突出重围,见夫君被困却又无能为力急死过去摔落马下,背上一直雕翎箭穿胸而过当场气绝身亡,怎么不让人扼腕叹息?再说呼延守用,身负灭族大恨,不说想尽办法尽快赶到幽州,反而一路上溜溜达达,半年娶了四房妻子,而且可算的上抛妻弃子的“渣男”,他来到幽州之后隐瞒了自己已有家室的实情,上台打擂娶了幽州公主萧赛红,又因为怕被揭穿,此后十六年对前三位妻子不闻不问,对呼延庆、呼延平、呼延登三个儿子没有尽到一天的责任,即使呼延庆带领三位母亲和众兄弟来到幽州城下,呼延守用依旧死不承认,等到了非承认不可的时候了,他竟然想到去上吊了!这样不敢承担责任的渣男,不该叫呼延守用,应该叫“呼延没用”,岂不是气死人!
推荐阅读:科技新闻